连载72:素质训练―抗击力
抗击力是格斗相对于其他项目比较特殊一种素质,就是身体对外来击打和击打对手时的反作用力的抵抗能力。一般说的硬度其实也应该归入抗击力,为了打人更疼靠的不是硬度而是力量,硬度是为了打中对手坚硬部位时自己不受伤。 身体各个部位抗击力的原理和要求有所不同,下面分开讲解: 头面部抗击打能力: 头面部肌肉少,表皮薄,而且眼睛鼻子等薄弱要害都在头部,这些部位的抗击打是没法练的,所以首先应该培养灵活的头部躲闪能力,最好的方法是不要被打到。 但实战中除非双方实力相差极其悬殊,谁也备不住头上脸上挨几拳,那就是利用头部的晃动,尽量避开眼睛、鼻子这些要害部位,以其他抗击打相对较强的部位来抵抗对手的拳头,比如前额。 各种格斗比赛中击中头部产生的KO,有不到20%左右是因为眼眶眉弓或者其他表皮被打开流血不止中止比赛的,有80%以上都是因为头部受重击剧烈震荡产生晕眩休克而倒地不能比赛。所以头部抗打最重要的是头部的抗震荡能力。要提高头部抗震能力注意以下几点: 一,增强颈部肌肉围度和力量,颈部肌肉粗壮有力可以更好地固定头部,减少头部受击时的摆动角度,减轻对大脑的震荡。 二,戴拳套对面部进行击打练习,尤其注意下颌正侧面重点练习,由轻到重,提高面部神经对击打的适应性,同时也让大脑适应击打时的震荡。 三,用绳子吊住重物,然后用嘴将绳子咬住进行起落或者左右摆动练习,强化下颌关节处肌肉力量,在受击打时可以更有力地固定下颌,减轻对大脑的震动。 四,实战时咬住牙,不要张嘴,如果对手来拳实在躲不开,受击瞬间咬紧牙,略低头,以前额等坚硬部位去迎对手的来拳。 四肢抗击打能力: 四肢相对骨骼粗大,肌肉厚实,是攻击防守的工具,四肢的抗击打强弱完全取决于肌肉骨骼的抵抗能力。 练习方法: 一,加强四肢的力量训练,力量训练可以加强肌肉和骨骼的密度,增强四肢的抵抗能力。 二,有训练伙伴的朋友可以互相踢打四肢,由轻到重,提高表皮神经和肌肉对击打的适应能力。没有训练伙伴的朋友可以踢打重沙袋、踢打树木或者其他硬物,还可以用木板木棍自己拍打四肢。 躯干抗击打能力: 在实战中,躯干也是对手的重点攻击部位,躯干的抗击力包括肌肉骨骼的抵抗力和内脏的抗震荡能力两个部分,缺一不可。 练习方法: 一,加强胸、腹、背部的肌肉训练,增加肌肉厚度,尤其是腹部和下背部,外部没有骨骼支撑,完全是依靠肌肉来抵抗击打,强健厚实的肌肉可以更好地保持你的内脏。 二,倒功训练,主要提高内脏的抗震荡能力,同时提高倒地时的自我保护能力。可以在垫子上进行练习,也可以在泥地上进行。 三,撞击训练,以胸腹背部撞击重沙袋或者比较粗的树木,同时提高肌肉和内脏对外来冲击力的适应性。 四,踢打训练,和训练伙伴互相踢打躯干部位,注意拳法腿法都要用上,直线击打和横向击打两种打法都用上。由轻到重,最直接地培养实战中对攻击的抵抗能力。没有训练伙伴的武友可以自己用布做成直径5厘米左右,长60厘米左右的长条形布袋,内装绿豆(8成满),然后用布袋进行全身的抽打,也有不错的效果,感觉与真实拳脚击打比较接近,可以有效地提高对拳腿攻击的适应性。 此外功力训练中介绍的48小时自卫术中的高频鼓荡功法对躯干部位的抗击打能力非常有效,应该每天坚持练习。